核心提示:语文时空机成丹蕾自古至今,文人手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书了,无时无刻地看。而我手中这本书,不出众,但给我带来无数快乐。 书长26cm,宽18cm,是所有学科里的最大的一本。书面大大写着“语文“二字、用蓝色圆...
语文时空机
成丹蕾
自古至今,文人手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书了,无时无刻地看。而我手中这本书,不出众,但给我带来无数快乐。
书长26cm,宽18cm,是所有学科里的最大的一本。书面大大写着“语文“二字、用蓝色圆圈住,想必是想让同学们增添对语文的几分兴趣吧。书面上半部分是用红棕蓝绿四种颜色的长方形拼接而成的。下半部分则是一幅精致的水墨画,几只喜鹊在枝头的巢内簇拥取暖,有几分“几处早莺争暖树”的生机春意。你看,其中的“老大”正在呼唤远方的同伴聚集呢,美极了。几团花也在枝头为鸟儿增添着温度。
翻开书,直达目录,目录下清清楚楚地写着每一单元的主题,与每一节课的标题与页码。
不瞒您说,语文书其实是一部可随意转换的时空机。“请回到百家争鸣的时代!”“哗”的一声,第128页便呈现出《孟子》。孟子强调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哈哈,这可真灵!”
接下来,“我想看看朱德大将军温情的一面。”“嘭”的一声,语文书带领我穿回到朱德母亲时代。只见她头也不抬地时而在房前屋后又在田地里辛勤劳作,随后,又回到屋中,为一大帮孩子变着法儿做菜。好香啊!语文书可真奇特!
在我心目中,语文书还是一块小花园。书中有原本附带的小黑花,也有我认真上课时的笔记——小红花,还有用蓝笔标注文章的小蓝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映入眼帘,所有的“花”其实都是我智慧的结晶。
同时,语文书更是一些表情包会聚中心。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呈现的是哀愁:思念;法布尔的《蝉》则呈现出一个对生灵,对生命的热爱与尊敬;也有郦道元的《三峡》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样样精通,可真丰富!
我爱我的语文书,更爱语文,即使它不么出众,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爱着语文,就像文人雅士手不释卷,语文永在我心中!
语文——闻语听文
郑嘉瑜
语文,且语写文,写不尽上下苍桑,笔下犹能见风雨。轻卷漫舒,成为荡涤胸怀的一捧清泉,唤醒理智的一挽清风,装扮心灵的一点星光。
语文书,书的是什么?是乱世文中的忧国优民,是盛世之中的繁荣昌盛,是家的味道,人的品质。
手中这一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长1092毫米,宽787毫米,厚约0.8毫米,共152页。书的封面砖红色和淡褐色交接,下部分是一副浓厚与典风的国画,大抵是“谁家新燕啄春泥”罢。用墨色寥寥几笔沾染出似山像石的背景,又用黄蓝黑细细勾勒出小鸟的模样,连背腹上的羽毛也都看得一清二楚,着实是栩挧如生,惟妙惟肖。一只鸟昂首挺胸,朝天高歌,一只鸟收敛起羽毛,眼睛有意无意地往上瞟,一副高傲。古典气息与现代碰撞的美,不知书中又是怎样一番天地呢?
语文书像一板胶卷,复古又藏着千万故事,一张张胶卷分为了六个主题单元——新闻,人物传记、自然风光、散文、说明文、品格志趣(文言),其间还穿插了不少古诗文。每一张胶卷都定格了独一无二的瞬间,生动的一幕幕让我们置身其中,它给我们精神上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有“采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雅致,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家国情怀,有“岂不得凝寒,松柏有本性”的坚贞不变。一句句诗赋将我们的思愁带入了阡陌相通的田园,一句句话语将我们的思愁带入了一笔一触草木知的世界。仿佛看到辽阔原野上的排排白杨,仿佛听到昆明雨季里连绵不断的雨;自豪于中国盛世的航空母舰,欣赏过中国园林的古典惬意。
语文书是一台对话机,动人心扉又催人泪下,一个个方字困住文人墨客的心境,或悲戚,或欣喜,或遗憾或感叹。我们穿越时间,跨越空间。此时此刻,在书中相聚。我懂朱德将军的温情与悲痛,明白朱自清先生看似平淡的语句中的不舍怀恋;也从孟子文章中品得治国道,为人处世之道…
轻吟低唱间,只喜我们在感中闻语(学文),在悟中听文。
韵之源
黄千殷
语文书,真是我的灵感之源,教于我们将心灵之美纷芳于世界。我的语文书。不只是语言与文学的结合,还带我穿梭于时空之中,来到韵味之源头。
我的语文书不大不小 ,长26厘米,宽18厘米,正好充盈着灵感的源泉。并且价钱十分人性化,只要用9.25元,就能拧开流露情感的水龙头,充当美与世俗之间的红线。
我的语文书的外衫,映入眼帘的是在空白处排列的用行楷书写的“语文”两个行楷大字。仔细品味,仿佛书香气息萦绕于心。视线下移,只见笔墨挥洒,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印
在外衫下方大部分位置。麻雀一雄一雌,许在唱和嘤嘤,两只小麻雀是他们幸福的结果,相互依靠,微风轻拂,柳枝摇曳,水墨一散一合。
在一阵清雅舒缓中,韵之源语文书被款款翻开了。
我的语文书如果像一把封尘已久的宝书,那么一定历经了万般红尘,汇聚了多少个时代,跨越了多少片地域所遗留的经典。语文书的“六腑”是新闻,人物传记、古文、散文,说明文、诗歌,健全多样,让我们全面地感受其美妙。
韵源于平常,一则则新闻叙述着曾经,感受红军长征胜利的雄壮之韵,为人类科学探索而 诺贝尔奖的伟大之
韵,中国奥运夺冠的自豪之韵……各种情感汇集,鱼潜龙游,逐渐打开了灵感激泉的闸门。
韵源于人生,篇篇名人传记浮现眼前。“平凡人也能做伟大的事”,深深刻印于思想中。语文书中所描写的名人,仿佛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面前,他们仿佛在激励我们要有所作为,又传授于我们写作的技巧,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在感受朱德对母亲的思念时,品味托尔斯泰的外貌从而惭惭感知他内心涌泉时,我们的激情得到了迸发,扭动了心灵之门的钥匙。
韵源于古代。爱读《三峡》,坐观黄河奔涌。山耸水险,鸟啼猿啼。品读《使至塞上》,同惜王维被贬之凄凉,赞美苍老大漠之辽阔,歌诵萧关战士之豪迈。从孟子的简洁导语中,懂得“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也无须讨好任何人,只要做好自己。”遵从人返璞归真之本性的深厚道理。
合上语文书,抚它如今的伤痕斑驳。我们的零星字迹洒落,遍布在韵之源的每一方土地。
品读语文书,感人生百味。在韵之源的土地上,永远留下我们初二的足迹。
我的语文书
钟晓静
语文书,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它是常见普通的,非要细品,也并无奇特。但,它却因人而异,不同人的手里,不同的韵味。我的语文书也是独特的。
浓墨勾勒,淡墨渲染,好鸟嘤嘤和鸣,好一幅动情宁静的水里画!更为语文书添了几分谈诗意,合目细嘴噢,仿佛是 能闻你的墨香。在鸟儿的斜上那写着“语文”两个大字,字迹第酒不羁,却又报工整,是放置一笔。 而在那字下却是我草 球的字—我的名字。白白煞了好一片风景。但这却也是我语文书一番独特。
像是赏那园林,若只驻足在园口,往往欣赏不到其风华内涵。翻过“刷拉拉”页页纸,米黄色的书页上遗留着历史的痕迹,斑驳着多少名家名作。共有六个单元,内容广泛,既有现代文,也有古代诗词,文言文,是书香诗意与时代高歌的结合。中国的,外国的,经典名篇,都融汇在这里,它是多元的,却是和谐的,
放眼俯视文章,除了那小巧的印刷字体,你还将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黑色小字群蚁排衙,它们有的挤在标题旁边,有的穿插在文章之间;掺着我红笔划的关键句、黑色抄的笔记,杂而不紊,东一块西一块。尽管布局不怎样,字也挺潇洒,但并不破坏语文书本身的美感,反倒为它平添了一份独特。
小小一本仅长26.1厘米,宽约18.5厘米的语文书,竟蕴含着如此之深厚韵意。而于我而言,它却如此独特,因它只属于我,这竟是以往我从未注意的。
My语文书
梁烨
两只鸟儿随意地被放在中间,一只张开大嘴似乎对空鸣唱!还有两只稚儿惆怅 地坐在旁边,两眼放空。
这便是我“时喜时恨”的语文书得面孔!它长1092毫米,宽787毫米,全书共152页。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着不同的主题。翻开便是目录,满满的全是课文。这本小东东,是我学习语文的必备品。有时甚至是我发泄情绪的最佳地点。有时我和语文书“两看两相厌”,气不过,使用黑笔给它抹上“黑炭“似的妆。
打开语文书的文言文,这里是留下我痕迹最多的地方,翻译,结构,文章理解的笔记一股脑全给他写上,有时看着密密麻麻的笔记,不禁感慨自己居然能这么认真。
把目光定位到《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在这一课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朱德对母亲那种深深地怀念、愧疚与不舍。上这一课时,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把感情投入进去了.….…
我喜欢这本书,它给我输入了许多我平常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知识。同时也恨着这本书,为什么把人生间的悲欢离合表现的这么淋漓尽致。
这本书除了能让我学习以外,还是个随手“小扇子”。一热,我便把语文书随手一顺,翘个二郎腿就开始摇,丝毫不心疼自己手上拿着的——是命根子。
虽然我喜欢无聊时就玩弄它一下,不过我敢保证,它的“妆容”是全新的,没有一些折皱——这是我最骄傲的地方.
这便是我的语文书,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独属于我的语文书。
语文书一品
吴雨轩
此日持之书,细观其形色。思绪如泉涌,故落笔此作。
于座上,持此文书,长约一尺,宽约半尽!厚似一厘。于书面,现“语文”二字,似平庸无奇,实暗藏玄机,分字解义,予徒思。其面数色,赤静墨青,错踪复杂,却纵横有序。宣纸墨色,枝上一莺,略“潇潇暮雨子规啼”之境,好不美哉。
拂书数页,见国军陷阵歼敌,英姿飒爽,好不威猛,此意天军是也!而后视之,但见《三峡》,文非附图,无图胜有图,似于峰首,俯瞰山河,窥谷忘返,观三峡之奇观,叹山河之壮丽,妙哉!妙哉!
至东坡一章,寥寥数笔,记寺夜游,诉其闲适。细品其文,寻其身世,可知其愁也。其官路逆,故与怀民夜游。字字未及愁,亦现达观。心胸有天地,岂不诚大丈夫哉?
现希真一作,字十数,而可字字传神,略太白之豪气,不失杜甫之国破悲凉。散示圣上无心御患,“几时收”乃痛切之凝,亦为无望之叹。未句现其忧国忧民;无限悲慨。
于书末,但见数十墨斜杆伴平淡色草草结尾,亦附捧叶之图,分图解义,其义为俭,亦予徒思。
又翻数页,见亚夫守城,《三峡》似身临其境。东坡官愁自未愁,希真忧国现悲望。
于座上,品热“茶”,书香幽室,琴音回响,持文书,品文词,妙哉!妙哉!如此大作,是焉得为平书哉?实是天降大作于世人间,品意境之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