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同学们都说本次二模作文很难,我翻到2023年自己写的一篇《也谈 学与问——被306班同学包围两天问问题有感》- http://www.myzw.cn/list.asp?id=1151,大家不妨也看看我用这个文章修改后的效果...
追问与改进(修改自2023文稿《也谈学与问》)生活中,我们常听闻对某人 “很有学问” 的称赞。“学问” 一词,已然成为衡量学识能力的标尺。英语中对应 “Learning”“Knowledge”“study”“science” 等词汇,却始终不及中文 “学问” 二字精妙 —— 它不仅涵盖知识,更暗含获取知识的路径与求知态度。而这其中,“追问” 与 “改进” 正是贯通知识与能力的关键纽带。
学习,以 “学” 为基石,但将所学转化为真正的知识,反复练习仅是第一步。若止步于此,不过是堆砌零散的信息碎片。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以批判性思维对所学内容进行 “追问”,在思考中产生疑惑,以疑惑驱动进一步学习。正如孔子所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单纯的学习而不追问本质,容易陷入迷茫;仅靠空想而不付诸实践,则会停滞不前。但仅靠个人闭门造车式的思考,试图重建知识体系,无疑是一条低效的道路。清朝顾炎武提出 “学贵有疑”,这份质疑精神正是追问的起点。
当我们通过追问发现知识漏洞或认知盲区后,“改进” 便成为破局的关键。这里的改进,不仅是寻求答案,更是主动构建解决方案。对同学们而言,“不耻于问” 便是最直接有效的改进方式。它包含向师长请教、与同伴互学,甚至敢于挑战权威观点。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我们不仅能填补知识缺口,更能提升思辨与反思能力。如今,面对灵活多变的情境化题目,这种能力不仅是应对考试的利器,更是未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素养。
追问与改进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当我们向他人提问时,自身的困惑得以解答;而解答他人的疑问,又促使我们对知识进行二次梳理,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正如《虽有佳肴》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的过程,正是在不断追问与改进中实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时刻保持追问的敏锐,一旦发现问题,便积极寻求改进之法。如此,既能充实自身,也能在互助中推动群体进步。
当然,追问与改进需把握合理尺度。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应先尝试自我突破;唯有面对超出知识储备的难题或系统性缺陷时,才需大胆向外寻求帮助。反之,若因碍于面子而对问题避而不谈,或是对自身缺陷视而不见,不仅是刚愎自用的表现,更是对个人成长的不负责任。
清・刘开在《问说》中写道:“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若将 “问” 替换为 “追问”,“学” 延伸为 “改进”,便能更好地诠释当下的学习之道。愿同学们以追问为舟,以改进为桨,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真正实现学有所成。
原文:《也谈 学与问——被306班同学包围两天问问题有感》- http://www.myzw.cn/list.asp?id=1151
前言: 进入这个学期以来,发现306班的同学越来越爱问,有问作文的,有问阅读中的一道思路分析题的,而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展示的答案。被同学们围追堵截,颇有点三头六臂也应付不来的感觉,不过,每和一个同学“交手”,我就发现我对讲解的内容理解更深,给每一个同学带来的也许都不是完全一致的回答。回想曾经在班上给同学们讲过“要学就要问”,“问了学就更有学问”。本人还算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对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有一点自己的探究,所以,我又重新细细品味了“学问”这个词的内涵,午休前,写下了这几行文字。与6班同学共勉。
学习,固然以“学”为本,但是要把学得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要经过反复的练习,这只是学习的第一步,你只是学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形成你内化的“学问”,就要思、疑结合。以思生疑,有疑助学。但是,这个过程,仅靠自己个人努力学习,重新构建知识体系的大厦,是一条“笨”途径,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朝顾炎武也说过:学贵有疑。我们不否认部分“高人”能够自己思考“豁然贯通”,或者通过看书解答部分疑惑。但渺渺星河,有此脑力和毅力者又有几人?
对同学们来讲,我们更推崇“不耻于问”,这才是一条最实用的方法。为学之道,不仅要敢于不耻下问,更要不耻互问,不耻上问。因为,在和别人的思想碰撞中,更能提升自己的辩识、反思等能力。在当今情境化题目层出不穷,不求唯一答案的年代,这更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我们未来人生更应及早具备的生存能力。
我们在问别人的同时,其实也会同时面对别人的问;对解答你的对象而言,他也同时面对了被别人问的可能。正如《虽有佳肴》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问一答,一答产生更多问。因疑生问,因问生疑,学问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相长”中得以构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此推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时时处处有思而疑,有疑就问,自然,最后得益的是自己,同时,也帮助了别人。
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但我们更要认识到,要愿意不耻于自问、互问、上问,这才是在学习上对自己的全方位的至高要求。当然,我们并不是强调任何问题都要问,简单的、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的,就要全力自己思考解决。当遇到超过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难题,或者发现了自己的知识缺陷,那就要更大胆地去问。反之,那些有问题藏着掖着,明明知道自己学习有缺陷,也不敢不屑于问他人、问老师,把面子看得比天还要高的人,不是刚愎自用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不负责。
清·刘开在《问说》中写到:“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方能学而不止,才能让自己更有“学问”。
与306班同学共勉!期待班上“问”的暴风雨更猛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