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在我心里,我的房间是我心灵的归宿。
房间不大,但却是我们的小天堂。房间的设计者是我的母亲,固然存在着之前流行的风格,主体是木。
入门,房间被分为3子大部分:左侧是风景观赏地,中间被榻榻米床占据了,右侧便是木制的落叶黄与棕色相间的衣柜了。
先将目光中放在中间这张长18m,宽16m的大床上吧。床单呈黑底星空点状,被套灰色中带着白方格,简约而不失风格。再看到枕头,拥有着上世纪80年代阿姨们独宠的红大花枕套,低调又不失高雅,说不上是谁配不上谁了。可这床一睡上去,很舒服。平日在学校时,只有2天时间才可以回家享受着这种小而之的幸福。
目光转向左侧,是我独有的衣柜,3个门。里面可存放了我不同季节的衣服,最上方是放被子的地方,平日里只有换季时才会“解除封印”,踮起脚才可以够到。衣柜?(书柜吧)有三格是用来放平日里的学习用品和书之类的,白色的书桌傍着衣柜,上面零零碎碎地有着自己收藏的小用品,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小生物独有的天堂,读不懂他们的语言,却仍感到做作业时,因为有了他们默默地陪伴你,伴着你熬过一个个灯火通明。
向上看,房间的灯是圆形时的,有两种功能,正常光和夜光。夜光很贴心,晚上散发出微微的光,在床上向上望,淡黄色的光将灯上小王子与玻璃的图案呈现上来,有着月光和星星伴你入睡,能不温馨吗?
赤脚从木质小走廊走过,便来到了那个属于我的另一个小天地——上面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类似于大东北的炕,上面铺着一张毛毡,毛毡上是一张长300m,宽70的小桌子,却着少女和鲸相拥的图案。坐在榻榻米上从窗外往去,人间烟火俱收眼底——下过雨的马路,低着头看手机的少年,全身酸痛的小摊老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样了。在辽阔目无一杂的天幕之下,看见落日的余晖,就这样浩洁荡荡扑向周围的云彩。这个时间,一切都远离了世俗风境,就好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房间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处,它可能没有感情,不会在你伤心时安慰你,但停下匆忙的步伐去仔细品味其中那再熟悉不过的风景,也能发现新的东西。
(老师评语:带着感情游走,准确描摹而不枯燥,美文灵动而有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