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小作家文集 >> 文“心”雕龙 >> 内容

2010毕业学生张文欣文集新上线(8)

时间:2013/12/1 17:12:34 点击:

  核心提示:新近翻起2010年~2011学生的随笔集,一本是张文欣的随笔集,一本是梁钰嫦随笔集,还有203班的优秀随笔集合本。一篇篇随性文笔,率真文字,那个时候班级里,每周3篇随笔起步,互相比赛谁写得多,谁写得好;还记得那一个个熟悉的声影,张文欣、韩吉、何天骄、谭洁茹、梁钰嫦~~~~今天偶尔在韩吉的qq空间,看...

3.5

NO.7 读《名人传》P1-7有感

我们都应该庆幸

 “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

   这句话,用在贝多芬身上同样合适。

   又矮又胖,不修边幅,悲壮抑郁——这便是我对贝多芬的第一印象。

   也许,天才总是另类而又令人不可思议的,我开始时对贝多芬有点反感。可慢慢读了下去,我渐渐被贝多芬震撼了;我想,我们都应该庆幸。

   贝多芬的童年饱含辛酸,他不曾享受家庭温暖,也不能奢望得到莫扎特一样家人对他温情的呵护。贝多芬有的只是一所破旧简陋的小房子,有的只是一个酗酒的父亲,一个做女仆的母亲,有时只是悲剧,相比之下,我们拥有幸福的家庭,能够触碰到父母的爱护,可以生活喜剧之中,我想,我们都应该庆幸。

   从一开始,人生对贝多芬来说仿佛就如一场残酷游戏,甚至一次悲壮的战争。小小年纪,贝多芬就被父亲压迫着练管键琴,累得死去活来又要去练小提琴——一切,都是他父亲为了满足自己人的虚荣心,得以将贝多芬当作音乐神童来炫耀。呜呼,要感谢他父亲吗?贝多芬的音乐天赋也就就是在这种“填鸭式”的暴力教育下被发掘的。但毋容置疑,也正是因为这,贝多芬的幼小心灵受到了重创,家人的无尽榨取强逼着他去“热爱”上这门几乎让他恨死了的音乐艺术上。

啊,童年,本都应该快乐的,本都应为自己的兴趣,为自己的理想快乐出发,一切无拘无束。可贝多芬不能。家庭的窘迫使他必须靠音乐维持生机,他必须把本来痛恨的音乐当作自己的生命。他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理想——“音乐”只有他父亲的“爱好”。这样,贝多芬更别说为自己的兴趣而努力了,至少他不能。那么我们呢?——我们没有一个理由说自己不能为自己兴趣而奋斗。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珍惜机会,我们对自己的兴趣要不是“一日打鱼,三天晒网”,就是“三分钟热度”,尽是追求上一些所谓潮流的兴趣。唉,对比贝多芬,我们都应该庆幸——至少我们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

读了这几页的《名人传》,贝多芬给我的,更多是尴尬。因为贝多芬童年的不幸就像一面明镜,使我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是的,我们都应该庆幸。

作者:张文欣 来源:学生原创
  • 上一篇:这个梦,还会回来吗?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类推荐
    • 没有
    本类固顶
    • 没有
  • 我爱写作文(www.myzw.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zwily@163.com 京ICP备2022033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