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内卷的假象——畸形竞争
在内卷盛行当代社会,不能发现在这样的潮流下诞生了以畸形竞争为恶性循环的模式。
何谓“畸形竞争”?人们都告诉我们在激烈的大环境中应该内卷。却从来缺乏一个正确的引导,以此造就了畸形竞争。争到最后连我们自己都不明白我们到底竞争的是什么?在校里总是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最后争的却是到底谁是更早起的?不是说不认同这样的行为,而是说这样的行为能够且极容易造成假象,但最后却碌碌无为。这种假象带给你的是无尽的满足感,同时最后也是空虚的成就感。
这种错误的导向让我们过度看重过程,将过程放大化,但残酷的社会原则却只看中结果,我们应该清楚内卷的目的应该是努力做更高效的事,而不是费无谓时间做满足自己那一点不甘心落后的感受。感受必然重要但却不可以作为内卷行为的出发点,这种出发点在这个满足自己的空虚感或是什么感受就极容易造成畸形竞争。在学校的大竞争环境中,学位就如一块大的蛋糕,我们平均都得到一把质量相等的刀,而这种畸形竞争则会将我们去引领探究如何将刀磨的锋利?而真正忽略了在此过程中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蛋糕。
纵其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存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更在于我们。内卷带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通过努力来寻求更高效率的成功,这样的方法使我们依旧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立足脚跟,如鱼得水,而不是追随波潮,浪大船翻。
树立正确的导向,培养良好的竞争氛围才是我们应该和这个社会共同努力的。
02 宅校忆家园
早晨悠扬的起床铃在我耳边响起,这才匆匆起床的我推开门的那一刹那阳光打的睡眼朦胧的脸上,我又瞬间回忆起在家乡早晨同样也是阳光透过玻璃撒在棉被上叫醒我,此刻的我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
回教学楼的那条路上总能听见鸟儿的欢唱,早已过了的秋天枯黄的树叶踩在脚下的咔嚓声像极了晨间骑着自行车经过山间的小路走过那枯叶林一般,风伴随着泥土的味道呼在脸上,楼道旁用扁担扛起课间餐配送的叔叔就如提着木桶去田里浇灌的农民们。
早晨的校园里传来同学们整齐的早读声,传来老师授课的声音,记得家乡的学堂这时候也开始发愤图强了。而早间的田间农民们也不闲着,天气渐暖也可以种些蔬菜了结过霜的菜花被摘下来,炒着配馒头吃。菜的甜味和馒头的甜味被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不仅家乡的学堂传来整齐的朗读声,田间也可以听到锄头一声声落在湿润的泥土上,也可以听见鸡小声的嘀咕,甚至不安分的鹅也来叫几声刷存在感,小泉从村里的小道里缓缓流进农田里带来春天的生机。
午间好不容易歇下,在宿舍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和同学们聊这聊那,不亦乐乎。乡间的中午亦如此,村民们在屋前的阴凉处扇着扇子,诉说着今年谷物的预产量,而小孩子顶着烈日满头大汗的回来,估计也是玩累了笑着在村民们的怀里睡着了。连刚洗完的碗村民们也要端出来洗个日光浴。乡间的午间是宁静的,是热闹后短暂的宁静。
难得放学以后学校允许在操场活动,拉上三两个朋友在操场里溜圈儿,逛累了就席地而坐,抬头向上看天空是那样的蓝,浅蓝而又可爱的,像家乡那般好天气时背竹篮子,拿着梯子,去田间摘几个果子,摘果子时候便能望到也是如此浅蓝而又可爱的天空。
一日一变的政策让原本快节奏的生活又增添了许多音节,是来想去为何又会突间想起家乡?并非景色有多么让人羡慕,而是那里充斥着人情味,让人流连忘返呐。
03 追路的开始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像儿时那般他追赶着我的脚步。
都说父亲的爱如春天的风是温柔的是默默的给大弟带去生机。不如夏日的热烈,秋季的萧瑟,冬季的刺骨,却也是这四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渐进的叛逆期父亲的叮嘱就如街上的喧闹声一般,让我感到厌烦。听的话也是左耳进右耳出,父亲的叮嘱那是一句也未曾放在心上,在家里甚至很少与父亲谈话,分享自己的趣事儿,直到那一天后视镜的一瞥,让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那天下着中雨放学后便匆匆上了父亲的车,同往常一般我自顾自的看着窗外的风景,他自顾自的开着车。我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偶间一瞥那后视镜,嗯?我再仔细了些,后视镜上映衬出来的脸,疲惫不堪的脸,风吹日晒的脸,因常年皱着眉头而眉心处有的羊角纹,黝黑而又暗淡,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抓着方向盘的手,已然有肉眼可见干燥的裂纹,贴着药膏的关节。说来也有好几年没有认真的看看他了,和他坐下细细谈一段话了,好久没有察觉他苍老的如此之快了。内心不由的泛起一阵酸楚。
下车后不同往日的大步流星的走在前面,而选择在后面。他有些惊讶的回头,却也不说什么。我想我并没有像儿时他牵着我的手那样他早已不是小孩儿了,罢了,就这样陪伴吧。
转念想想,他的人生路总是走在我的前面的,孤单才是这人生中最大的苦楚,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追上他,也追上他的人生路。
前50年的孤单和寂寞恕我不能深切体会,但往后的人生路请我默默陪在您身边吧。
追路的开始源于我的惭愧,我们最不关心的便就是亲人给予我们的爱。我们容易将它当其为一种理所当然,我们尽情享受也好,消耗也罢,但我们却从未曾想过他们。他们也很惶恐,惶恐跟不上我们的脚步,非常惶恐我们在生活中过得是否安适,非常惶恐他们的离开我们怎么办?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之上的,但人生路终究是他们走在我们的前头,加快脚步,陪伴是最好的言语,好好珍惜我和他的共同时光。
04 心中有梦少年时
同学们,你们可曾有过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什么?有人曾说有梦的人就像鸟儿一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梦想是一个人对理想的目标的追求。
回看新中国成立到如今强大的中国的艰难历程,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成立之初,百业待兴,正因为正因为一辈又一辈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一辈又一辈的人用辛勤和汗水共同铸造了更强大的中国。而我们呢?我们正当青年时,历史的接力棒已经转交,我们应该为国家筑梦,为青春筑梦!
或许梦想就一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只不过有的梦想朴素,有的梦想宏大。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是让世界的人们都能饱饭,正因如此,他不断地实现自强。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就是梦想的意义。每个人都应有梦,有梦才能让我们更强!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在为青春筑梦时应该怀有家国情怀。一个人不可能和社会,和国家完全脱节,一个人是一个个体,同时也是一个整体,家庭用一点一滴的言语和关怀筑起我们的体格,国家用一点一滴的成就筑起我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为国家,为家庭筑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筑梦,为了家庭更加美满和谐而筑梦,怀有家国情怀筑梦才能更加坚定我们追梦的意志。
大家可曾看过《说和做》这篇文章?光靠说还是第一步,坚定不移的做才是关键。毫无疑问,当下应该付出行动的就是我们的学习,在学习中汲取知识,而知识又是我们追梦的基石。那仅仅如此吗?不是的。努力学习还不够,我们还应该积极为追梦铺路,坚定自己的信念,同时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拼搏才是我们热血追梦的意义。
成长的路上有许多艰难和不幸,但梦想从不会负每一个有心人。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为青春筑梦,为梦想拼搏。做一位有为青年,做一位热血追梦的青年。
05 书包里还应该装什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三级的学生。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书包里还应该装些什么?”请大家回想,我们每天上下学书包里装了些什么?
当我还是一个幼稚的儿童时,书包里装着的是玩具,小零食,衣服,这时我的书包里装满了童真童趣,装满了无忧无虑。上学之后,每日书包里装着的便不再是幼时的东西了,是沉甸甸的书。这时我们的书包里装着的是我们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装着的是我们稍显稚嫩的成熟。
来到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我们没有了儿时的幼稚,我们多了一分成熟,我们真的是一名青少年了。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家,你们对自己的人生路都有思考吗?都有规划吗?我们自己的人生路我们永远以学者的姿态奋勇向前,那么我们的书包里应该装些什么呢?
我们都是有斗志,有理想的青年。青年一代就应该怀有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目标。纵观历史,许多科学家怀着对科学的不懈探索精神,怀着突破科学的目标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壮举。例如蒸汽机的改良家瓦特,他怀着解放双手突破科学的目标,怀着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期望,最终改良出了更符合时代的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这就是最好的体现。无理想不青年,无目标不青年,在朝气蓬勃前途无量的青少年时期,难道不应有梦?不应有理想吗?
有目标,有理想是我们获得前进动力的不竭源泉,但这些就足够了吗?我们的书包里还应该装着我们的责任。何为责任?责任便是自己肩头背负的,这种责任是我们要承担的,更应该是我们主动去承担的。这种责任是家国责任,在家庭中父母已然渐渐老去,而我们应该挑起家庭的责任。记得《城南旧事》里说过的一句话“爸爸的花儿谢了,而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于是拿出来是惨淡了些,但于理却是不错的。我们已经是青年了,不应再让父母过多的担忧和焦虑。做我们应该做的,做我们能够做的。在国家和社会中,青年是将来国家的顶梁柱,是党和国家具有活力的后备军。挑起家国精神,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表达,更是我们付诸实践,真正挑起国家大梁的体现。少年强则国强。担得起家国责任,是我们青年一代的重大任务。
我们应该满怀对未来的期望和家国情怀,装满书包,奋勇前进,努力向前。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