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的美好
112 黄承杰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这五十年里,适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的。”
这是百岁老人杨振宁先生与以儿时同窗的深情喊话,几行字,却无不流露出杨振宁先生的真情,这不仅是他对儿时同窗邓稼先的深深缅怀,更是他对祖国事业的关心与承诺。未来十几年里,他获得了无数成就,但即使是显赫的诺贝尔奖,也不能吸控我的眼球,杨振宁先生所表现的那一刻的美好,才是最显赫,最美好的。
那时,驻美留学的杨振宁先生因美拘留政策,虽有赤子情怀,却不得早返华。但他抓住了时机,有了空子,这位爱国学士便匆忙踏上了返华的征程。思国许久的他就此重踏国土。哦,回国后的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却不是访亲探旧,第一时间的,他找到了在北京阔别了22年的同窗邓稼先,他急于向稼先询问一件事——中国原子弹事业的成功,是否有一名美国女物理学家寒春的参与。稼先立即回答说,他觉得没有。他会弄明白这件事。
在杨振宁先生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他得到了邓稼先的答案——中国原子弹事业的成功,绝无任何外国人参加。那一刻,杨振宁先生激动万分。这给了他极大的感情震荡,他在文章中这样讲,“我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虽无亲眼目睹,但,我似乎从洗手间的镜子里看到了杨振宁先生的面容——稍皱的脸上,流满了热血的眼泪,杨振宁先生的“双袖龙钟泪不干”。他用手抹着脸,噶地,转忧为喜,泪中带笑,这或是他对祖国事业的关心与取得成功的喜悦吧!他终没有用纸巾擦脸,脸上留着泪迹就出门接着迎客,但我觉得那一刻,是最美好的,不为杨振宁先生的脸,只为他的脸上所书写的,所要表达的——为了稼先而骄傲,为了民族而自豪。杨振宁先生那一刻,真的很美,人美,志也美。
那一刻的美好,我终不能忘。
杨振宁先生惊才艳艳,被千万人歌颂着,他的爱国精神更令人所赞叹,他留给祖国的,我们都明白。我或许也明白了,那是他一番爱国为国的壮志,那是他为民族的自豪,那是他那一刻的美好!
那一刻的美好
112 钟国梁
小的时候,父母都忙,我的童年便是我外婆带着我度过的。
印象里,外婆总是佝偻着腰,头上的银丝梳得很齐整,常常穿着一件紫底红花的衣服,那双粗糙的手的指甲里,常年有着干活时的黑泥,仿佛永远也洗不干净。外婆好像没有一刻是安闲的:摘菜、做饭、打扫屋子......那菜梗上的泥点,总是趁机往指甲缝里钻,把指甲搞得黑乎乎的。年幼的我对摘菜这活计深恶痛绝,每次都跑得远远的,害怕脏了手。
可外婆却没指责我不干家务,揽过菜细细地摘了起来。只见那粗黑的手指在菜梗上捏起一端,撕下一层皮,菜里那鲜嫩的部分便露了出来。反复几次,一大捆的菜就整洁地放在菜篮里,而外婆的手指甲缝里却多了些许黑泥。忙完家务后,外婆就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用只有我能听懂的家乡话聊着在菜市场的见闻。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慢慢地长大了,外婆也渐渐老了,一次,母亲带着我去外婆家看望外婆。外婆像小时候一样,伸出手想要摸我的头。我蹙起眉,下意识往旁边一躲,让那手扑了个空。外婆很明显地呆住了,那眼神里,有着疑惑、不解,更多的,却是淡淡的悲伤。
走的时候,外婆还是给我塞了很多好吃的,但再也没有摸过我的头。往后的几次看望,外婆也没再摸我的头。我的心里莫名松了口气:那双手的指甲里总藏着黑泥,谁知道干不干净?万一有什么脏东西,弄到我头上,多不卫生。
直到去年秋天,我也总是对她频频回避。一天,我的母亲对我犯的错事进行批评,甚至扇了我一巴掌。我猫在一个角落里偷哭,一个人影来到我面前,轻轻摸了摸我的头。我抬头一看,是外婆。外婆还特地给我看她的手,用家乡话说道:“幺妹儿,你看,是干净的。”
一瞬间,曾经与外婆相处的种种在脑海里一一浮现,泪水汹涌着溢出眼眶。我的外婆,事事想着我,好的东西也留起来想着给我。她没文化,却用她的行动无时不刻不表达着对我的爱。我却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竟然还有脸去嫌弃她!我哭着抱住了那佝偻的身躯,嘴里一直喊着“对不起”......
我的外婆,自打在我记忆里就一直是个老妇般的模样。可在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外婆年轻时那美好的样子。是我,是生活,将那美人变成了如今的老妇!我的外婆,是世上最美丽的人!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