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心中——我的新疆之行(烨钧)(原稿)
在我的印象中,新疆,只是一片荒漠,野草也互相交织着,它只是坐落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片国土。翻开地图,似乎已经占据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土地,但是“盆地”“沙漠”几个字却夺人眼球。
暑假里,我终于来到这里,寻找它的辽阔与壮丽。随着飞机的轰鸣声,首先踏上了乌鲁木齐的土地。这里炎热干燥,迟迟到来的夜晚却给人轻松惬意的感觉。与印象中“贫穷”“不容易发展”不同,这里简约、清新,一幢幢楼宇井然有序,不高但不失风范;微风扶起路旁的胡杨树(老师疑问:乌鲁木齐有杨树?),发出沙沙的轻响。不过,不同的是这里的风,不同与我家乡的风,是温柔的,如一只手轻抚着你。这里,脸上似乎干燥得随时可以咧开口子,风,像一把尖锐的刀,刮得脸甚至身上随时都可以皮开肉绽。
离开乌鲁木齐,一路向北,汽车在无边无际的戈壁上嘶吼着。路上车子少得可怜,这种路,大人一生大概只有一次机会走了。望着前面的马路延伸到了天际线。那儿应该就是吐鲁番了吧。
再长的路也会有尽头。小学课本上最甜葡萄就在眼前,鲜美的滋味涌上在心头。曹操是望梅止渴,我是”想葡萄生津”。(最好加点葡萄园的描写)“这种葡萄做成干最好”,告别当地村民时,他们告诉我,“葡萄干籽也要吃掉”,也许这是一种对农民的尊敬吧!
新疆的沙漠阳光很强,但奇怪的却不显得炎热。沙丘很高,很陡,长了稀稀疏疏在风中摇曳的小草,陪伴着的许多砂石,呈现着各种奇形怪状;风很强,偶尔带着沙拍到脸上,火辣辣的,有时几乎不能睁开眼;当然,沙子很细,很柔软,也很舒服。(缺少一个具体地点的描写)
穿过茫茫沙漠就到了大草原。无数大大小小的山丘,无声嫩嫩绿绿的草丛,缠绵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吸允着空气,带了了风吹草原泥土芳香的惬意。几条蜿蜒的小河贯穿草原,时而隐藏时而发出一点金光。这点点水流,滋养了多少草原上的人民,滋养了多少草原上的历史。这蒙古草原上曾经聚集了许多英雄壮士啊!有成吉思汗的带领,杀向欧洲,纵横南北,造就了不可超越的传奇。如今,他们重现在我的眼里,蒙古铁骑勇敢豪迈的神情再次显现出来,令人敬佩。微风吹过,一些正在低头吃牧草的羊,突然从齐腰高的草丛中露出来,呈现出一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历史与现实,刚强与柔情在这一刹那,都融汇与眼前。
向北行驶的车终于停了下来,我看了一眼地图,此时,我们正在祖国蜿蜒曲折的国际线上。铁丝网对面那头就是哈萨克斯坦。导游把我们带进一个简陋的房子。墙壁上刻了几个字,居然是博物馆,里面陈设简单,挂的大部分是照片。导游介绍说,这都是边防战士们日夜坚守岗位时的照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冬天,一条作为边境线的河流突然改道。引发了国土争议,他们为了夺回这几平方公里的国土,抓起铁铲,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上,硬生生的把它填回原位,为了那几分土地,他们能付出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是的,只有这种团结,支持祖国的心,才能建设处如今祖国的安定和富强啊!这条蜿蜒的国境线,是靠他们的汗水和热血支撑起来的。那是多么的艰辛,额头上的汗水在照片上一清二楚,沧桑的面孔在黑白照片上显得更加脆弱,为了祖国,他们从年轻帅气变得似乎憔悴不堪。但那甜美和坚定的笑容依然挂在脸上!
远眺哈萨克斯坦,近看那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中国”这一个字眼在心中无比汹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国土的广大在我们心中膨胀。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啊,我们一行人,在祖国的最西边,在国旗飘扬中,仰望着五星红旗,唱着雄浑的国歌,那种无比自豪的感觉比起平日不同有了别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