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涓滴汇流 >> 百味人生 >> 内容

少年农民侯金传奇(4)

时间:2008/12/13 9:36:30 点击:

  核心提示:中篇小说《少年农民侯金传奇》 汪 向 阳一 . 侯金家史话说明朝嘉靖28年,湖南巴陵县暴发大洪水,造成洞庭湖四周乡镇顿时一片汪洋。官府腐败无能,百姓惨遭祸殃.农家少年王水生算他命大,幸被一位善心的渔翁救起,送他几钱碎银让他上岸逃命他乡。可怜水生,家破人亡,举目无亲,孤苦零丁,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江夏...

    那年早春二月,大侯金三四岁的同学黄福兆领着他爹来学堂向赵先生送来大红结婚请帖,请赵先生届时去他家喝喜酒。原来开榨房的黄家早就给儿子福兆定了个回头亲,媳妇就是大他五六岁的姑妈的女儿爱春表姐,所谓“回头亲”。这是因为:一来爱春年已十八初成人,深闺待嫁要出阁,二来黄家缺少劳力要帮手,娶回媳妇添人丁。日子订在二月花招。同时还指名要侯金等一帮同学去帮忙,当新人伴郎和擎举迎亲旗幡。

    迎亲这天,黄家冲湾前一片喜气洋洋,黄家门前红灯高高挂起,前来庆贺的众亲友们欢聚一堂,大家刚吃过早喜酒,迎亲的队伍就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顶前头是四个彪形大汉扛着两面大锣“嘡嘡嘡”地敲着,所谓“鸣锣开道”,接着是侯金他们几个孩子手上的红绿旌旗彩幡高擎着,再接着是四把大唢呐“呜嘀哇嘀”地吹着,最后是八个青年后生抬的两台大花轿闪悠悠地连走带跑地抬着;当然,身穿锦缎长袍、胸挂大红绸花、头戴红缨礼帽的福兆坐在后头那顶轿子里,那四个小伙轻飘飘地抬着,因为新姑爷的体重只有五六十斤!

    上午巳时,迎亲队伍终于迈进福兆他那既是姑母家又是岳母家的大门口了。万响的爆竹,点燃响起,劈里啪啦,响彻全湾,好不热闹。但是,爆竹放了三四挂,大门就是不开,原来按照当地风俗,要塞“开门大发”的喜钱。可不,红包塞进三四十包,紧闭的大门才打开。接着,女方家的屋里屋外,大摆流水席,款待男方家的迎亲人。桌上摆出的菜肴,按照江夏风俗习惯,均是清一色的“四季大盘”菜肴,四个犹豫面盆一般大的菜盘,虽然花样不多,但分量充足,而且还有那江夏特产“醇谷酒”,可让人放开海量地喝个够!大家酒足饭饱后,在屋外等候,只让新姑爷福兆及侯金等伴郎们进客堂。在闺房里,母亲哭,女儿哭,抱头哭个够,这是出阁姑娘在作上轿前的“哭轿”仪式;一会儿,伴娘们搀扶头顶红盖头身穿绣袄罗裙的新姑娘走出闺门,再由新姑娘的亲哥哥背着上了花轿,并锁上轿门;然后,新姑爷用竹弓搭上“筷子”,向轿门连射了三箭,方可“起轿”。

    午后未时,在鞭炮轰鸣、礼乐欢奏中,迎亲队伍上路了。一路上,大家兴高采烈、欢声笑语,最可乐的就是那抬新姑娘花轿的年轻人啦,抬着那百十斤重的新姑娘还不觉得累,而且还要和坐在轿里的新姑娘逗乐。照风俗,新娘出嫁坐轿时要歪着身子斜坐,所谓“歪轿”,而轿夫们抬新娘要两边荡动轿子,所谓“荡轿”。你“歪”我“荡”,你“荡”我“歪”,歪来荡去,好不热闹,逗得大家欢笑得前扑后仰。

    下午酉时,终于把新姑娘迎回了家。唢呐高奏,大门洞开,花轿进来,舅爷“开轿”,新娘出轿,走上地毯,小新郎牵着大新娘,跨过火盆,走向中堂;那婚礼司仪,放喉高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互拜!!!”礼仪完毕,拥着两位新人进了洞房。紧接着,全体贺喜宾客,按尊卑老少,依次入座,婚宴开席,畅喝痛饮,一醉方休。
作者:向阳穷夫 来源:且听风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我爱写作文(www.myzw.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zwily@163.com 京ICP备2022033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