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记不得谁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性格,铸造美丽人生。反之,反之。曾经看过一部手抄本的小说《北极风情画》。许多年过去了,故事的细节都已遗忘。只有女主人公那冷若冰霜的面部表情和我不能理解的性格特点,一直在脑海里盘旋,让我思索,寻觅答案。——引子*傍晚的山林小道间,霞光透过树梢,点点滴滴洒落在地面;空气...
净普法师,看上去已过花甲之年。花白的胡须垂向胸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的沧桑。看着他稳健的步履和渐渐走远的背影,我的好奇心剧增。
白天,按照导师的要求,做着我的写生作业。晚上,我迫不及待想走近那片丛林,因为,净普法师几乎天天都去那里拉琴。
一周过去,和净普法师打过几次照面,已渐渐熟悉。他深邃略带忧郁的眼神,吸引着我的好奇心。为了接近他,我特意在他又去拉琴时,给他送去一套我随身携带的小提琴曲谱,这是我珍藏在身边的姑姑的遗物。我告诉法师,我学过拉琴。不曾想,净普法师竟把琴递给我,让我尽兴。
接过琴,我把琴托在左腮下放好,轻轻将弓划过琴弦,为大师拉起了《梁祝》——这首姑姑生前最喜欢的曲子。
眼前,出现了小时候去姑姑那里,跟她学拉小提琴的情景。《梁祝》这首曲子还是她手把手教我的。
曲到《化蝶》一段时,净普法师眼中满含了泪水。我诧异地停下弓,轻声问道:“大师,您没事吧?”
“没事,施主。你继续拉,我离开一下。”说着,转身便要走开。
“大师,如果有什么事,说一说,也许会好些吧。”我提高声音,想挽留他。
望了望繁星点点的夜空,大师叹口气,轻轻擦试了眼角,转过身来,又坐回原地。也许此时,他正想和陌生人诉说诉说久藏在心里的秘密。
暮色遮盖了大自然白天的亮丽,它让一切变得朦朦胧胧。我们两个人的身影沉入夜色,看不清彼此。在这样的环境中说话,也许能让净普法师感到更轻松一些。他慢慢讲起了那段影响了他一生的故事。
*
五十年前:
在一个叫bd的僻静小城镇。十一岁的一凡,跟随爸妈从印尼回到了祖国,他们在小镇安了家。
一凡很喜欢镇上的小湖,他常去那里划船、玩耍;他也喜欢湖边上的小书屋,那里有很多他喜欢看的小人书;可就是不太喜欢爸妈送他去的那所学校。
教室里:
“一凡,你回答:‘一棵树上有十只鸟,我打下了一只,还剩几只?’”老师问:
“一只都没有了,老师。”
“哈……”同学们哄堂大笑,不是因为他答错了,而是他那和当地孩子不一样的口音。